三七是中草药中用途十分广泛的药种,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,除了中医外伤疗效显著,在治疗心脑血管病、降血脂等方面也有疗效,此外,还有不少人吃它来养生。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三七的副作用介绍。
一、三七的副作用
三七粉中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等活性成分,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,服用三七粉是没有副作用的,所谓三七粉的副作用就是指服用三七粉过程中的一些禁忌,比如说月经期间应该停服今天,因为三七有活血的作用,可能会引起出血过多;孕妇不宜服用三七粉,这和不能服用其他西药一样的道理;三七性温,偏凉,所以身体虚寒者应该观察服用。
三七属于“药膳同源”中药材,就是说三七是药材,同时也是食物,可以当做食物食用的。总的来说,服用三七粉基本上百无禁忌,刚开始服三七粉(超量)常会出现口渴、四肢无力,不用担心这不是三七粉的副作用,这是由于三七粉的活血功效起作用的表现,停服或者减量服用,一般都很快消失。
避免三七粉的副作用首先就是服用的量,特别是除服用者,要尽可能的少服,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最好是‘少量多次’,就是说每次服用的量尽量少一点,分多次服用,有研究表明,三七粉服用的量少的效果比服用大量的效果还要好,不要误认为服用越多越好。用为一般保健,正常体质每天3-5克,分2-3次服用较为合适。
二、长期服用三七粉的禁忌
三七粉能长期服用是肯定的,但不是说所有人、不管怎么吃都没事。早在古代,医家就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,三七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出血症。有一种说法三七禁忌用于元气大伤,阴阳损竭的病症。萧京曾在《轩岐救正论.药性微蕴》中谈到:“山漆,近代出自粤西南丹诸处,惟治军中金疮,及妇人血崩不止与男子暴失血,而真元末亏者,用之极有神效,奏功顷刻。若虚劳失血,阴阳损竭,更当寻源治本,嘘血贵经,误用此药,燥劫止塞,反滋祸害也。”由于三七味甘、微苦,性温,若使用不当,易耗伤津液,造成阴虚之症。
现代医家认为,在服用三七当日,应忌食蚕豆、鱼类及酸冷食物。由于三七活血化瘀力强,故血虚无淤者忌服,血虚、血热妄行者禁用。孕妇慎用或忌服,以免扰动胎气。
在就是吃法上的问题了,三七的吃法主要分两种:生吃和熟吃,详见《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的区别》保健用一般都是生吃的,熟吃主要是补血,所以生吃三七粉能长期服用,熟吃就要有一定的间隔期,比如10天左右吃一次,也没有严格的要求,就是不要太频繁就可以啦。
四、三七粉的具体服用方法
三七粉服用方法一:生吃:作为日常保健用法简单,通常吃法是:每天3-5克,温水或者牛奶分两次送服,一次2到3克较为合适,最好在饭前服用,空腹服用有利于对三七有效成分的吸收,睡前最好不要服用三七粉,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,晚上不太方便,没有其他的影响。
三七粉服用方法二:熟吃:通常都是炖鸡或者炖排骨,鸡或者排骨熟后,加入10-20克三七粉或者三七头子,在炖10分钟就可以了(时间不要太长,高温会破坏三七中的有效成分)。
三七粉的熟吃方法还有很多,你可以参考《三七食谱》
五、三七花能长期服用吗
答案也是肯定的,三七花性味和三七粉有所不同,偏凉性,所有禁忌也相对多一点,比如身体虚寒的人不宜服用三七花,感冒时不宜服用三七花。
三七中的主要有效成分—三七总皂苷,相对下来三七花中还是三七全株最高的,三七花的总体药用价值稍低于三七粉,但在某些方面却高于三七粉,比如降血压、清热除疮功效三七花就高于三七粉的。
三七花服用也相对简单,3-4朵直接用开水冲泡,代茶饮用就可以了,三七花泡的水味道微苦后回甜,还有一种三七花特有说不出的味道,有些人不太习惯这种味道,可以适量加点冰糖,味道也是很不错的。
六、三七粉长期服用的注意事项
对于三七粉来说,本身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,若用于日常保健服用,只要注意一下几点就可以了:
1、初次服用三七粉常会出现口渴、四肢无力的症状,症状轻微,这是由于三七粉的活血功效起作用的表现,一般都很快消失。
2、月经期间不宜服用三七粉,三七粉活血化瘀是第一圣药,月经期间服用,易导致出血过多,但如果是血瘀型月经不调,则可以用三七粉活血化瘀来调理月经。
3、孕妇怀孕期间不要长期服用三七粉,这和妇女在怀孕期间要谨慎用药是一样的原理,以免对胎儿产生影响。
4、三七粉的吃法分两大类,生吃和熟吃,生吃主要是活血化瘀,熟吃的主要功效是补血,根据个人情况使用,一般保健都是生吃。
5、三七粉能长期服用,用于日常保健也建议长期服用三七粉,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也应该停服一下,比如说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并且月经正常的情况下,服用三七粉也有忌口,服用三七粉当日,应忌食蚕豆、鱼类及酸冷食物。(长期服用三七粉保健,可以反过来,要是哪天吃了蚕豆、鱼类什么的,当天就不要吃三七粉了)。
三七性温、无毒,归肝、胃经,长期服用没有副作用,因为性温,也不会伤胃,而且好处多多,好归好,但它毕竟是属于药物,如果你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话,请你咨询医生使用,如果作为一般保健品使用,你只要注意以上几点就可以放心长期服用三七粉了。更多三七的作用信息请继续关注装修网。